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 空起该资源库再次上新

作者:综合 来源:娱乐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5-16 07:33:46 评论数:

本报记者 李 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08日   第 08 版)

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 空起该资源库再次上新

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 空起该资源库再次上新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期间,活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打造的让珍“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 ,入选2023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贵典esb119.com【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

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 空起该资源库再次上新

古籍数字化不仅能让古籍所承载的籍跨信息得到更好保存,还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广泛 、空起便利地传播,活令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让珍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的贵典生机。

涵盖丰富资源

打开中国国家图书馆网页,籍跨“中华古籍资源库”的空起入口就在最显眼的位置。甲骨文文献、活碑帖拓片、让珍宋元明清善本……读者足不出户,贵典就能在网页上免费浏览阅读这一件件珍贵的籍跨古籍资料。

今年9月 ,空起该资源库再次上新 ,新建“民族文字古籍特藏”等专题库 ,新发布佉卢字 、焉耆-龟兹文 、于阗文、粟特文 、藏文等16个文种的esb119.com【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少数民族文字古籍60部。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呈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用过或现在仍使用的民族文字的发展脉络 ,突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

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大要点 。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近年来 ,古籍再生性保护取得突出成果 ,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13万部(件),39家单位参加联合发布 。其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资源数量超过10.3万部(件) 。

“‘中华古籍资源库’几乎涵盖了中华文明各类型珍贵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2020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自建 、征集的古籍资源统一整合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下 。2021年11月,为方便读者阅览和利用古籍资源 ,“中华古籍资源库”开始实行免登录阅览 。目前 ,该库已拥有书籍影像资料逾2640万页,服务级别的数据总量达1013TB ,近3年来访问量超3亿人次  ,是目前国内古籍资源类型最多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全库实现了统一检索 、高清呈现 ,免注册登录,公益服务 ,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 ,构建起一座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 。”张志清说。

在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龙伟看来 ,“中华古籍资源库”所开展的古籍数字化工作,能很好地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

“保存古籍有严格的保存环境和管理要求,这就使得其使用 、阅读受到诸多限制 。所以从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角度看  ,古籍数字化可以让更多人以便捷的方式阅读到古籍 ,平衡古籍的文物性与文献性 ,提高古籍传播的广度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古籍数字化的过程包括前期对文献进行整理、修复 、版本鉴别等一系列工作 ,利于推动相关文献研究 ,扩展古籍研究的深度。”龙伟说。

提升阅读体验

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内,记者随机挑选了一本古籍体验阅读 。书籍以图像形式呈现,读者能清晰地看到纸张泛黄、褶皱的痕迹 。书籍封面页两侧有横竖两把尺子 ,标注出其原本大小。书籍内页的文字影像非常清晰,并可实现页面切换  、放大阅览等功能,而且页面加载速度很快 ,与阅读普通电子书的感受几乎没有差别 。

据介绍 ,目前 ,“中华古籍资源库”包含24个专题子库 ,已基本实现整库资源统一检索,读者可检索书名、著者等信息 。围绕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库还提供了专业的文献著录和内容标注 ,为读者使用提供便利 。比如“碑帖菁华”专题库 ,除了有全文影像、著录石刻拓片的基本信息外 ,还实现了地点 、时代的关联检索,公布了3000余幅明清石刻拓片的录文 。“甲骨世界”专题库,标注了甲骨文献的出土地、时代 、来源 、尺寸 、数量及释文等内容,并提供实物与拓本影像的关联查看 。龙伟表示 :“可以说,读者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对古籍进行全文影像阅览的同时,也在享受丰富的、专业的研究成果 。”

良好的阅读体验背后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 。龙伟告诉记者,近年来 ,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下,为尽快满足读者的阅览需求   ,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合作 ,开展馆藏善本缩微胶片数字化。这种方式成本低、速度快,在5年多的时间里 ,已使中国国家图书馆2/3的古籍善本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阅览 。

“另外,我们还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让数字文献更好地长期保存和使用 。比如在古籍拍摄采集阶段,我们收集的影像分辨率非常高 ,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原貌。但在服务端,则采用深度压缩技术 ,对图像进行分层、分区压缩处理 ,既能减小文件传输量、加快传输速度 ,又能保证读者能看到很清晰的文字,不影响阅读体验 。”龙伟说。

因为涉及众多技术环节,古籍数字化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  。龙伟向记者介绍 ,“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完善的过程中,既需要文献整理 ,又需要进行数据加工、网络发布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各部门加起来有几百人在为这一项目提供服务。”龙伟指出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数量巨大  ,与之相应,古籍数字化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多方支持,继续加快古籍数字化和共享发布力度,以更好满足和服务读者阅读需求  。”

开展国际合作

“中华古籍资源库”还积极开展国际古籍数字化合作,推动大批存藏海外的中华古籍以数字化形式回归 。

200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达成协议 ,对该馆所藏中文善本进行数字化。目前 ,这些数字化古籍发布在“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哈佛大学善本特藏”专题库,包括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经部和史部善本等约1150部。

2009年  ,日本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4000余种汉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8年 ,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36部4175册珍贵汉籍。后续 ,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将这批汉籍进行了数字化,于去年上线“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库,该库数字资源共计37万余页 。

“中华古籍资源库”的“敦煌遗珍”专题库(国际敦煌项目)也是一项中外古籍数字化合作的典范。

“敦煌西域文献散藏于世界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机构,这增加了研究与利用的困难 ,也使得开展国际合作成为敦煌西域文献整理研究的必由之路 。”龙伟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的发起机构和主要合作机构之一 ,多年来联合世界各地的收藏机构 ,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 ,利用统一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 ,为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活动提供资源。

英国国家图书馆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敦煌研究院、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均已先后加入IDP项目合作,将所藏文献的数字图像委托发布于IDP数据库。截至今年11月 ,IDP数据库发布的文物文献图像资料已达59.25万幅。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发布文献23.47万幅 ,占全库总量的40%。

张志清认为 ,“中华古籍资源库”开展国际古籍数字化合作  ,一方面能够在网络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促进海内外汉学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明交流互鉴 。